close

我最愛看的報紙就是聯合報,尤其最喜歡看二個部份,


第一個先看D版的家庭副刊,看看其他人投槁的文章,享受別人分享的故事,感受故事內的喜怒愛樂; 看完後,如果有適合的文章則會PO在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,順便也寫下我的心得及想法;看完後則看該版的繽紛,此面也是有人分享故事,但是與家庭副刊的型態差不多,但我比較喜歡看家庭副刊~


第二個則是看A頭版的民意論壇,民眾會依據當時的新聞發表自己的心得及想法,李校長就是常在聯合報投文,表達他對教育的看法,我就是這樣才認識他,真希望有天能見到本人~~


看過許多他發表的文章,我滿認同李校長的教育理念,凡事以較開放式的思想為孩子著想,不以成績論孩子的成就,真希望台灣多一些這種校長;因為人生不是只有成績才能論成敗,有一技之長一樣可以成功(就像做黑手一樣可以開創一片天) ~


現在社會雖多元,但教育仍是強調少數服從多數,就算是如此,但仍要尊重少數人的想法,不能因為少數人的想法不同就視人為異類,而歧視他人,或許就如文章所說,少數人的想法或許才是更棒。

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當然想法也會有所不同,在尊重他人這條教育之路,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

與大家共分享之~


Vicky


不一樣的聲音 也許才是最棒


【聯合報李枝桃/國中校長(南投市)】        2011.07.10


昨天因為有事,無法整天陪學生考二次基測;傍晚,詢問學校同仁下午的作文考試情況。


她們說,是一個簡單的題目: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,「題目很簡單,應該也很好發揮,因為我們平時就常教導孩子,在團體中,必須要以團體為重,為大局設想,有時候意見和別人不同時,就要懂得犧牲,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主」。


記得自己擔任導師的某一年,學校在耶誕節前夕舉辦班際歌曲比賽,班會時為選歌曲討論了大半天;當決定後,再討論服裝造型、隊伍編排等,又是一番熱烈討論。


過程中,我發現某些人永遠是坐在角落裡聆聽,或事不關己的模樣。因此我刻意找了一位,請她發表意見,她怯懦的說出,可以買玫瑰花,大家一人手持一朵,唱的時候走下台送花給老師們。她說完,便有人嘲笑她:「你嘛!幫幫忙!耶誕節耶!送玫瑰,有病喔!」「這是音樂比賽耶!又不是音樂會搞送花」,此起彼落的揶揄,讓她黯然坐下。當時我雖立即機會教育,告訴大家要尊重他人的意見,下課後也找她來安慰鼓勵一番,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對孩子的傷害。


因此那次比賽結束後,我自己買了玫瑰花,刻意請那些鄙棄耶誕節送玫瑰花的同學代表送給任課老師,並請她們在送完後,談談老師們接受到的表情,「老師們都好高興」「老師們都覺得我們班很窩心」,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「原來大家都喜歡玫瑰花」「原來送禮在乎的是心意」,最後我特地謝謝那位提議的同學,雖然她提議的不見得能適用在比賽中,但她的用心貼心卻是讓人難忘的,後來在大家的鼓掌聲中,我看到了那孩子靦腆高興的笑容。


我說起這個經驗時,二名女兒都頻頻點頭。他們也覺得,團體中發表意見的永遠是那些人,有些人也許有不一樣的看法,但都因為怕被嘲笑,所以不敢提,只敢在私底下與好朋友分享。她的意見也許才是最棒的,「你瞧,這題目是要探討我們的意見和別人不一樣時,仍然要我們反省討論自己,為什麼不討論那些不一樣的意見、不一樣的聲音?」


「的確,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服從多數,卻忽略了尊重他人意見的重要,意見不同不代表是怪胎,或許那才是真知灼見,只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同罷了,我們應該要更努力教導孩子傾聽、理解、尊重別人的意見,另一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個心理建設: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不一樣時,不代表自己的意見一無是處;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時,不代表別人排擠你」,我說得激烈,女兒卻冷冷的說:「說和寫,很容易洋洋灑灑的,但要做到,很難吧!你們大人老是在那邊說些主流非主流、藍綠攻防對決,和自己不同黨派之間,談傾聽都已是奢侈的事了,更遑論接受不一樣的意見?」


我想到了在商業週刊某一期提到「閉嘴」,想想或許我們的生活中,用太多話語想去說服別人接納自己的意見,用太多心思批判不一樣的意見或看法;或許我們更該學會閉嘴,並把傾聽、理解、尊重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;或許這才是在教育下一代中,我們最該做到的吧!


2011/07/10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