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真是很令心很窩心的文章,其實我自己常在想到底要做什麼樣的父母,希望教出什麼樣的小孩,在這兩者中間,很難找到個絕對好平衡點,只能順著自己的能力及孩子的個性,讓小孩慢慢找出自己未來的興趣,在此同時,也要讓小孩了解父母的苦心,進而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愛,父母有用心,孩子一定會知道的,若是孩子不了解父母苦心,或許父母要檢討是不是用錯的方式愛及教育小孩,畢竟每個小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,都要因材施教,方能讓小孩發現自己最大的潛力。


父母不求孩子大富大貴,只求孩子平安順利,感恩知足努力;給孩子魚吃不如教孩子如何釣魚,平常多讓小孩參與家中事務,別當直昇機父母,幫孩子做太多的事情,連讓孩子犯錯的機會的剝奪,那將來要是做錯了事,孩子一定不會知道那錯的事情,多多讓孩子挑戰不同的事情,未必不見得是壞事。


Vicky


 

 



教養觀點/力爭上游的孩子

【聯合報╱陳淑湄(彰化和美)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.10.21





我認識一位從事汽車維修的朋友,他的孩子爭氣地推甄上國防醫學院。


當父親的難掩喜悅地與我分享。這個孩子看著父親辛苦工作,每天幾乎都要九點才能回到家,就為了賺取微薄薪資養家,所以知道要力爭上游;加上本身資質好,又肯努力,終於看見成果。而孩子的母親也一直充當書僮,伴讀或接送孩子補習。我心想,有用心的父母才能造就努力向上的孩子,所以教育工作又怎能全都仰賴學校師長呢?


另一個孩子的父親是油漆師傅,工作辛苦自不在話下。這個孩子上大學後。必要時才會搭公車,平日大都靠走路,說是可以順便運動,鍛鍊身體。他每周只跟父親拿一千元當生活費,這一千元還包括手機和網路費。當父親的擔心孩子不夠花費,但孩子說:「哥哥和妹妹也在念大學,我們三個兄妹都要開銷,怎麼能不節儉呢?何況爸爸賺錢那麼辛苦。」


沒錯,做父親的每學期開學就為籌學費傷腦筋,感人的是孩子能體恤,時時節省開銷,當用則用,當省則省,一放暑假便隨著父親到工地打工。我跟師傅聊天說:「這樣辛苦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將來一定有出息,你會苦盡甘來的。」


師傅笑著說:「希望如此。」


生命的長河裡薪火相傳,如是般的父子情緣,讓人感到充滿希望和溫馨。



2010/10/21 聯合報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 的頭像
    Vicky

    兔媽媽+2個寶貝女兒

  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