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3389a_ab929d40b97f4478a7e41b96637907c0.jpg

分享 ~ 空巢期 資訊

106-0812

自女兒大學學測後,我的心裡就開始強烈變化,出現寂寞及焦慮的不安心情

然後又伴隨著適應工作的情緒,這二者常會困擾著我,讓我不安及絕望、痛苦

還好我的年紀還不到更年期,不然三樣情況全碰在一起,我肯定會得憂鬱症的

隨著年紀增長,心裡起發玻璃心  . . . . . 易碎呀!

(從孩子出生,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是父母要學習放手、放心的階段;回想她滿二個月剛送保姆家是一種放手,到了上幼稚園孩子放開我的手走入園內心裡的失落,再來就是小孩一路國小、國中、高中,每個階段我不捨、但又驕傲女兒長大成人。

每個階段我都調適過來了,但遇到孩子人生最重要離家階段也是父母養小孩必經分離的這段路,這段路的心情起伏真的很難熬,從5月到現在還未調適好呀!此路真漫長 . . . )

 

 

養兒方知父母恩 - - 是第一次了解當父母的心情

但當小孩18歲高中畢業要離家在外讀大學,這又是第二次體驗當年父母的感覺

小孩總會長大離家讀書,之後更會在外就業、嫁人有自己的家庭

後面的日子就剩下跟另一伴倆人的生活

這一陣子我光想,我心裡就憂鬱、心情就down

雖然我心裡一直在努力調適,但心裡仍是失落感很重呀!

所以找了些文章讓自己閱讀後能好好渡過這段孩子單飛時期!

 

孩子長大離家父母焦慮 小心「空巢症候群」作祟 ~ 網址連結

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在最新一期的《國泰醫訊》上分享該個案指出,「空巢期」指小孩長大離開家庭,只留下父母待在家中的情況;在國外還有一個名稱叫「空巢症候群」(Empty Nest Syndrome),指的則是在空巢期的父母可能會經歷到的強烈的寂寞與孤單。

蘇渝評說明,大部分家庭中,出現空巢期時影響最大常是孩子的母親,而「空巢症候群」雖然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名稱,但仍可列舉出一些讓人傷腦筋的「症狀」,最常出現的就是「十分擔心孩子的安全與健康」,簡單地說,就是焦慮孩子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等。

蘇渝評提醒,當發現自己可能有「空巢症候群」的情況時,可試著用正向態度面對,坦然接受「是時候讓孩子獨立了!」,且與離巢子女保持聯絡並非難事,若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外地遇到困難,比起緊迫盯人、三申五令,不如幫孩子建立緊急時可求援的對象,像是附近的親戚朋友、社區團體等。

此外,蘇渝評強調,空巢期的父母要「開啟全新的人生」,過去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都省下來了,可當志工、培養新的興趣、開創事業第二春、四處旅行、重溫與另一伴的浪漫生活等,記得要孩子放心離家獨立,最重要的是父母先把自己照顧好。

 

【空巢期知多少】 ~ 網址連結

家庭生命週期中的空巢期約出現在中年時期,在此時期,媽媽們除了須面臨身體的逐漸老化、子女成長並離家的轉變外,也須重新定義夫妻的意義,但要如何調適自我,度過角色認同危機才是最重要的。

空巢期的定義

空巢期的定義眾說紛紜,有人認為,在成人生命週期中,當孩子長大且不住在家裡的階段,就稱之為空巢期;有人將空巢期定義為子女因求學、服役、結婚等全部離家,家中只剩父母兩人單獨居住的階段;有人則將空巢期定義為:孩子都已19歲以上,不與父母同住,能負擔自己部分的經濟或經濟已完全獨立。但有學者認為,女性對空巢期的感受是非常主觀的,因人而異。

 

空巢期間可能碰到的問題

 

(1) 角色失落

傳統上,女性以家庭為中心,認同妻子和母親兩大角色,其中母職是女性主要的角色認同並能從中獲得滿足與快樂。有學者提到在面臨空巢期的到來,女性的母親角色如果沒有其他角色替代或其他生活議題,空巢期只是比預期來得早或晚而已。當面對空巢期時,主要扮演的角色失落及自我概念逐漸消失,容易產生角色認同危機。

 

(2) 親子關係的轉變

媽媽們需接受子女長大、獨立,甚至離家的事實,與孩子發展為成人對成人的關係,種種的改變可能引起衝突、適應及情緒調適上的問題。面臨子女的離家,心理尚未做好準備而無法調適的媽媽,很可能因而產生悲傷、沮喪、焦慮等適應不良的現象,即所謂的「空巢期症候群」(Empty Nest Syndrome)。

 

(3) 夫妻關係的變化

孩子離家後,夫妻重新過兩人的生活,將會重新審視及定義婚姻對二人的意義。

 

空巢期是為人父母者必經的階段,要接受子女離家獨立的事實,也須面對自己身體的老化,但除了被動的接受這些改變事實外,更應注重養生、主動的規劃生活,維持夫妻與親子良好的關係積極的調適與適應。

 

延伸閱讀:

瞭解自我的空巢期狀況

擺脫空巢期症候群的八個步驟

 

~End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