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二日遊(布洛灣吊橋 + 大鯖魚夢工廠 + 深坑老街)
111-0918
飯店提供的早餐很多元,這家住房率滿高的,早餐用餐人員將餐廳位置坐到滿滿的,差點就找不到位置可以坐。
吃完早餐就上車,第一站先來這裡讓我們補充名產回家。
玩味蕃樂園
裡面裝潢設計很復古,還原當時創辦人創業的場景,很特別。
買完名產,就離開這裡前往今天早上的景點,在路上遇到全花蓮最早開店的『曾記麻糬』,我們請司機停車讓我們買名產,來花蓮一定要買幾顆它現做的麻糬,好吃!
布洛灣吊橋,停車場超大的,在太魯閣裡面,好像去年才蓋好的。
布落灣 景點簡介 - - - 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
從布洛灣伊達斯廳旁邊的步道走進去,可以來到布洛灣吊橋(山月吊橋)。橋長196公尺,橋面寬2.5公尺,距離溪谷約152公尺,從布洛灣臺地邊緣跨越立霧溪谷,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跨距最長、距離溪谷落差最大的吊橋,從橋上俯瞰,立霧溪蜿蜒曲折,而兩岸山勢陡峻,層層相疊,視覺可以從溪谷向上延伸至遠山。往東眺望是溪畔一帶的立霧溪谷,往西則可以欣賞燕子口險峻的峽谷地形,氣勢磅薄。
從伊達斯廳至吊橋北岸平臺地步道全長500公尺,均為無障礙步道,輪椅及嬰兒車都可暢行無阻。
人文簡介
山月橋是日治時期立霧溪流域最長的鐵線吊橋,走在橋上俯臨立霧溪深谷,驚險萬分,當時奉派到內太魯閣的日警,見此橋又高又長,視為畏途,不禁令人萌生辭意,因此又稱為「辭職橋」。而對到此攬勝的遊人而言,山月橋更是一段令人難以克服恐懼的路程。
現在看到的布洛灣吊橋(山月吊橋)已經是第4代吊橋,最早的山月吊橋建於日治時期大正3年(1914)太魯閣戰役期間,是隘勇線的一部分,從立霧溪底部越過,當時橋長154公尺,其主要的目的是為深入立霧溪流域各族社,以達到治理的目的;第2代山月吊橋則是昭和5年(1930)年12月20日竣工,橋長190公尺,橋面距離溪谷75公尺;第3代山月橋則於昭和16年(1941)產金道路施工期間,因舊橋橋基龜裂而於上游處重建。
民國111年(2022年)初,為尊重部落意願,決議以當地傳統地名冠名,將山月吊橋更名為「布洛灣吊橋」,彰顯當地太魯閣族人的歷史文化
哇!這棵樹好壯觀,配上峽谷的山景及晴朗的天空,讓人心情很遼闊。
活動中心
全體照
拍完照,繼續往前走,往吊橋入口
這裡景色不錯,來張全家福。
與婆婆、小叔一家全體照。
上圖是入口;下圖則是在入口右側是往古首的方向
哇!遠看這座吊橋真的是很莊觀,這條吊橋已有百年歷史,到現在這一座是第四座,以前的人交通真的很不便。
小叔幫我們家拍照!
這吊橋怎麼美,一定要來幾張網美照~
哇!往吊橋下看,太高了,還好我沒有那麼嚴重的懼高症,不然肯定腳抖抖。
不同時代的山月吊橋
太魯閣的工程真的很不容易,真的是很感謝以前工程人員的付出,才能讓台灣及國外遊客享受這些美景!
遊客中心介紹原住民生活樣貌。
上車準備前下中餐餐廳。
中午在『太平洋食府』用餐,不錯吃。
東部沿路海景
地址:宜蘭縣蘇澳鎮大圳路118號
「大鯖魚夢工廠」
是由「明堯海產加工廠」所設立的鯖魚主題觀光工廠,提供的服務有:鯖魚展覽、鯖魚美食、互動設施、高品質的冷凍鯖魚產品包括全世界最好的三個國家的鯖魚(台灣「花腹鯖」、日本「白腹鯖」,挪威「大西洋鯖」)、高品質海產、美味伴手禮,期許「吃鯖魚」成為一種永續的飲食文化。
裡面販售好多魚貨!
好多鯖魚抱枕,好可愛喲~
有5種尺寸的鯖魚抱枕
姐姐買第二大的鯖魚,妹妹最大隻鯖魚抱枕
我買最小隻的鯖魚當吊飾$50
櫥窗裡還有很多魚類飾品
三種不同國家的鯖魚:挪威、南方澳、北海道
繼續返家的路上,看到這家蠟筆工廠,知道這家但從沒來過,因為門票好像要350元,太貴了不符合我們家出遊花費項目。
哇,匝道管制,車子還真多,等待中!
二日遊最後一站 ~ 深坑老街
來深坑,我都要買包臭豆府回家,這幾年都改買這家『王水成』好吃重口味的臭豆腐。
深坑又整理一個大廣場,供遊客休息。
今日晚餐餐廳- 舜德山莊
這家菜也不錯吃!
這二天唯一打搶不好吃的就是第一餐在宜蘭吃的中餐,所以我沒有拍照,之後的餐廳都煮的不錯吃~
因為9/17花蓮發生規模6以上的大地震,所以在9/21當天的9:21國家有發出警報,提醒全國人民遇到地震時要警覺。
花蓮二日遊說實在的,真的大部份時間都在坐車,路途太遠了。還好這次發生地震我們沒受到影響,算是很完美的旅遊。
~End~